清明假期将至,我校放假时间为:4月4—6日,请各班在近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假前安全法纪教育活动,具体意见如下:
要加强对学生的法纪教育,增强学生法纪观念,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公共交通规则,特别要注意坚决抵制黄、赌、毒、邪教及传销、变相传销等一切违法活动。
要结合在我校学生中曾发生的受骗案例,教育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要求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凡是向学生救助的人可以首先帮助他联络寻求警察的支持,警惕被不法分子侵害或蒙骗利用,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在回家、旅游途中注意交通安全,在家注意用电、用煤气安全,外出活动要防止事故发生,在节日期间特别注意防火、饮食等安全。
教育学生在宿舍区内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注意防盗、防火、防隐患,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尤其是要做好学生安全用电教育工作,规范学生公寓安全用电行为,避免使用发热电器产生的火灾安全隐患。
要求学生在离校前要妥善保管好行李物品,检查宿舍内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坚决杜绝违章用火、用电,人离开宿舍时关水、电、门、窗。
1、要求各班充分认识学生假前安全法纪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思想重视,统一认识,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2、抓紧抓好工作的落实,切实把宣传教育落实到班组和学生。
3、利用学院宣传栏、学生报刊、学院网页、学生小组讨论等学习、宣传形式,开展考风考纪及安全法纪教育,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存在问题,使学生切实重视。
4、发挥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团结带动广大学生和做好班级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学生骨干加强与同学的联系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
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忽视自卫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是他们成为不法分子侵害对象和灾害事故伤害对象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受骗案件的发生,作案人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另一方面利用个别大学生贪图小利、爱慕虚荣的心理,靠编造谎言,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如假冒身份、骗取同情达到骗财骗物的目的。随着互联网进入校园,一些大学生通过上网结交朋友,由于缺乏识别能力有的上当受骗,尤其个别女生交友不慎,不仅被骗钱财,还为此遭到强暴或性侵害,甚至惨遭杀害。
因此,安全防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护神,大学生只要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就可以防止案件的发生,避免灾害的出现,就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当事人往往容易上当。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1 、“丢钱拾钱”(丢包拾包)。这是最常见的诈骗案件。一般有两人组成,一人假装在事主面前丢失物品,另一人则与事主一起发现,然后利用事主的贪小心理,将其骗至偏僻处,以平分拣到的钱物为诱饵骗取钱财。有案例显示,此类诈骗目前已发展到犯罪嫌疑人将事主骗到僻静处后,强行搜身进行抢劫犯罪。
2、假币(或秘鲁币、加拿大元等)诈骗。在此类诈骗案中,犯罪团伙靠演“双簧”得逞阴谋。一人冒充银行人员,一人出售假币,一人充当路人与事主一起兑换假币。
3、借打手机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骗取信任后,以借打手机为名骗走手机。此类案件一般发生在娱乐场所、小型饭店、学校周边等地点。
4 、中奖诈骗。此类案件多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犯罪嫌疑人以唱“双簧”形式,谎称易拉罐内有奖券,骗取疑人钱财。中了大奖但兑奖不方便,低价转让易拉罐为名,骗得事主动心买下易拉罐环,行骗者借机下车溜走。从诈骗工具上看,除了过去常见的“易拉罐”外,目前又出现了“彩票”中奖。
5、设赌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个别公共场所设立小赌局。由同伙假装参加押赌,并成功赢钱,以吸引路人。当事主信以为真参与赌博时,犯罪嫌疑人就利用赌具中的机关骗取钱财,一旦事主发现问题,同伙就一起推拉事主并乘机逃离现场。
6、假车祸诈骗。此类案件大学校园屡有发生,诈骗分子一般先随意打电话冒充警察称所追捕的犯罪嫌疑人将手机呼叫转移到你手机上(有的称手机与你串号),在取得手机户主信任后,趁机打听户主的有关信息,然后要求协助办案,骗你关机;有的是冒充医生打听户主家里地址或家人联系方式,然后找到户主亲属,以亲人出“车祸”需用钱对车主实施诈骗。
7、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8、真实身份,虚假合同。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高校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
9、以次充好,恶意行骗。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发现室内无人,还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10、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诈骗分子何某在火车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交谈中摸清了该生家庭和同学的一些情况。何某得知杨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该校去找李某,骗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热情款待。第二天,8个学生寝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却不辞而别了。
11、编造谎言,骗取钱财。在车站、码头,甚至在校园内,经常发现一些青年人假冒首都某大学来宁实习的学生,向你装出一副可怜相,借口与同行的老师和同学失散,而学校又急电让其乘飞机返校,籍此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且屡屡得逞。有的还以学生发生意外或生病急需用钱治病为由,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也往往容易得逞。
12、利用包车进行诈骗。此类诈骗案件常发生在放寒暑假前,诈骗分子利用寒暑假交通紧张乘车难的情况,冒充是学生家乡汽车站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谎称放假时有专车来校接大家,待收取到学生预交的车票款后,就再见不到他们的人影。
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从下面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直接了解骗子行骗时所采用的伎俩。
案例1:假钞骗真钞。2006年5月,不法分子张某和廖某探听到某高校刚发过奖学金,有意到女生宿舍行骗。她们带着紧俏的真皮背心去推销,优惠价说成108元,称交朋友,只收整数100无。行骗者事先就在衣兜里装好一张100元票面的假钞,买皮背心的女生付100元票面的真钞,行骗者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又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纯朴的学生万万想不到瞬间返还她的钱已经不是她刚才付的那张真钞了,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等得知上当时,追行骗者已经来不及了。
案例2:假装销”黄”,乘机敲诈。2007年10月一周末晚上,某高校学生刘某和王某无聊闲逛到夜市场。有一人拿着录像“光盘”鬼鬼祟祟地推销说:“享受刺激,难得机会,有意者价格优惠。这两个学生神魂颠倒,经不住诱惑。刚与其谈好售价,就冲出一伙人说:“我们是便衣,你们敢干这违法的事,是当场罚款,还是到所里接受审查。”行骗者诈光学生身上的钱还不满足,又坐出租车到学校里拿钱,碰上校卫队巡逻盘问,才当场抓获。
案例3:故意撞人,勒索钱财。2007年 8月的一个晚上,某高校的三位学生在灯光耀眼的大街上散步,莫明其妙地有一名过路人撞了过来。那人拣起落在地上的眼镜说;“你眼睛瞎了,我这副眼镜是进口玻璃、进口镜架,共配180元。”不知“行情”的同学以为三张正理嘴,不愁搬输赢。想不到又走来一伙人,摆出一副公道的样子说:“你们撞人不认账,还想打人,若不赔偿.我们要帮他摆平”。三位同学见势不妙,只得掏光身上的钱,还挨了一顿打。在回校的路上才明白,今晚遇到的是合伙作案的骗子和流氓。
案例4:骗取信任,掩盖作案真相。某校附近个体小吃店主张某,主动与校内几个经常来店进餐的学生拉关系.表现得十分慷慨,不久即与学生交上朋友。学生也常将张某带进学生宿舍玩乐。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学生宿舍的钱物经常不翼而飞,造成有的学生连生活费、路费也无着落,张某有时还主动资助一点。同学们之间互相猜疑,唯独对张某不曾怀疑。后经校保卫部门周密调查取证,终于查获了张某利用往来自由之便多次作案盗窃学生大量现金、物品的事实。
案例5:利用关系,寻机盗窃。诈骗分子王某在火车上遇一高校回家度假的学生杨某,故作热情大方,攀谈中,该生轻易道出了自己的全部身世及在校情况,并说出自己同班好友龙某假期留校的情况。王某听后暗自高兴,随即下车、返身乘车来到这所高校找到龙某,声称自己是杨某最要好的“中学好友”,此次特意利用假期来找杨某,一同出去搞点“社会调查”,为撰写一篇论文搜集资料。龙某深信不疑,告诉对方杨某“刚刚离校”,并热情地提供了食宿方便。第二天,空虚的学生宿舍内8个寝室一片狼藉。王某在盗得300余元现金及微型收录机、计算器各一部后不辞而别(以后在途中被校保卫部门查获)。
案例6:伪装身份,直接骗钱。2011年国庆节期间,10月5日下午3点,张某从老家返回学校。当她刚迈出汽车站,就有一名大约二十几岁的女生说有事求他。她先问张有没有IC卡,张说只有磁卡。然后她自我介绍,称自己是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大三学生,来该市考察。因跟老师分散误了飞机,身无分文,要借卡给老师打电话求援。张答应了她,与她一起来到公用电话亭。这时走来一个约二十四、五岁的男生,他介绍自己是她的班长,一起来到该市考察。张把磁卡交给了她,她在公用电话亭里打通了电话,说了些什么,同时对方要求张接电话,张接电话时,对方说他是她们的老师,是走散误了飞机,请张给她必要的帮助,一定非常感谢。电话接完后,他们谎称身边还有重要资料在,如果不把资料在明天之前带到北京就要误了他们的前程,但现在身上无钱买票返京。就这样张某出于同情,糊里糊涂地从银行里取出了从家里带来的4000余元生活费给了他们。他们拿到了钱后还像模像样地要了张的联系电话,同时还给了只有他们“到北京后才开通”的手机号码。过了几天张通过此电话号码与她们联系,结果无此电话号码,才知上当受骗,痛心不已。骗子往往靠博取同情来骗取钱财,他们的骗术五花八门。
案例7:假三星换真手机。厦门某高校新生小李最近也碰到了一个“大学生”女骗子。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后,碰到一女生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说,她是从哈尔滨来厦门游玩的大学生,在厦门被骗了,身上只剩一部带有摄像头的“三星”手机。随后,女生便提出借小李的电话外出一段时间,等事情办好了再把手机还给他。小李没答应。女生见小李不信,就提出把她的“三星”手机押在小李这里。小李见女生急得都快哭了,又想这部“三星”手机比自己的手机更值钱,就把手机借给了她。后发现所谓的“三星”手机只不过是一部模型机。
案例8:某学院2003级财税专业毕业班至少7名学生的家长先后接到以学校名义打来的电话,对方称这些家长的子女发生车祸,正在留医治疗,要求家长即刻汇款至指定帐户。诈骗者有的事先多次拨打毕业生的手机直至该学生厌烦而关掉手机,有的直接以公安机关办案名义要求该学生关机,随即拨打其家里电话行骗,家长接到诈骗电话后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而感到恐慌,有个别家长因而上当受骗。已掌握的7名收到此类电话的学生家长中,有一名学生家长受骗损失10000元。
大学时代对于人生,是一个伴随探索与追求,理想与奋进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少不了人际交往,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然而值得提醒的是,少数大学生书生气十足,只记得“世界充满爱”,忘却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忘记了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并存,因而不加选择或不懂选择,轻率交友,尽管有善良的动机却落得不幸的结局,这些正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诚然,同学们的初衷往往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从众多受骗上当的事实中反思,不难看出我们大学生身上的确存在一些容易被利用的因素。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期间,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分辨是非能力差,对社会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看到了“世界充满爱”,却忘记了世界上还有邪恶。有的学生感情用事,见到自称是“落难者”就想“慷慨解囊”,结果疏于防范,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一些大学生就是凭着那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你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骗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还做了一件好事。
3、有求于人,轻率行事。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愿这就要看是何事,对象是谁,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如果此时冷静理智常被轻率鲁莽取代,不辨青红皂白,有人愿“帮助”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往往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态是:想经商助学而缺乏经商实际经验;急于成名爱慕虚荣而无意戒备;想谋到理想的工作而又缺少门路等等。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很多诈骗分子所以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心等非分之想,受害者往往是被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吸引,这些人见“利”就上,对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入分析,不作调查研究,最后落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一些同学往往为诈骗分子所开的“好处”、“利益”所吸引,有的自认为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结果却落得个“鸡飞蛋打”结局。
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虽然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但“莫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等警语,仍是最有效的防骗“格言”。只要大家增强防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只是揭穿的时间长短的问题不同罢了。骗案过程的长短,同骗犯技巧的高低及事主的识别能力有极大的关系。有些骗案几经周折,才始而暴露;还有些骗案。待事主发觉被骗时,骗犯已不见踪影。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提高之机的防范意识和识别骗术的能力,才能及早揭穿骗子,不受或少受损失。一般说来,应从骗子的伪装、多变、及反常的致命弱点入手来揭穿骗局:
1、 善于揭穿骗子的伪装。骗案的本质决定了骗子离不开伪装,伪装包括身份伪装、语言伪装、表情伪装及行为伪装等。这就要求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及经济来往中谨慎从事,认真审查,验证身份以及其言行、衣着是否与其身份相称。
2、 善于观察骗子所流露出的种种反常现象。骗案中最经典的就是“诺言”反常。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对方的承诺是否合乎常理。其诺言与常情理的差距越大,越证明诺言的虚
3、 善于从骗案的多变中把握矛盾。骗子在行骗中常常显得多变,反复无常,一会儿东一会西,没有稳定的言行,遇到不同得人,表现也不同,他们不是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
1、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社会环境千变万化,青年大学生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学会自我保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学习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掌握一些预防受骗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善于辨别真假。对自己要洁身自好,严格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加强自身理想、道德、情操的陶冶,自觉拒绝金钱,名利的诱惑,不贪私利,不图虚荣,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俗话说:知心知彼,心明眼亮。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要认真审查对方的来历,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处事,观其行、辨真伪,三思而后行。比如大学生在择业活动中,对意向性单位的基本状况、工作性质要多了解,不能因为工作难找就对已找到的工作岗位轻率相信,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既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凭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与人交往要区别对待,保持应有的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对于“初相识的朋友”,不要轻易“掏心窝子”,更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如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尽量不为他们提供单独行动的时间和空间,以避免给犯罪分子创造作案条件。
3、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取人。作为大学生,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必须牢牢把握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克服一些主观上的心理感觉,避免以貌取人。具体的说,不能单凭对方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衣着打扮等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妄下判断,轻信他人;不能只认头衔,只认身份,只认名气,而不认品德,不认才学,不辨真假,应更多地实质考察和分析,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大学里,无论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班集体总是校园中一个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个集体中,大家向往着同一个学习目标,生活和学习是统一的、同步的,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比什么都珍贵,因此相互间应该加强沟通、互相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做是个人隐私,但必须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更适合安全需要,特别是在自己觉得可能会吃亏上当时,与同学有所沟通或许就会得到一些帮助并避免受害。
5、服从校园管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度,总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却是必不可缺的,况且,绝大多数校园管理制度都是为控制闲杂人员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园作案,以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校园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并努力发挥出自己的应有作用。
随着信息科技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进步及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及国际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已日趋增多。那么,大学生如何防范网骗呢?
1、要牢固树立网络安全观念,在心理上设防。网络虽好,可是安全问题丛生,网络陷阱密布,同学们要时刻提高警惕。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学业为主,积极参加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沉湎与虚拟世界的匿名交流而无法自拔。
3、要守网法,讲网德。要做聪明的“网虫“和聊天客,不要轻易的给别人留下你的电子身份资料和个人信用卡资料。
4、要注意确认你要去的网站网址。注意输入的字母和标点符号的绝对正确,防止误入网上歧途,落入网骗陷阱。
5、一旦遇到麻烦,应立即向有关老师、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协助调查.
1、具备法律意识,不仅是在事后知道要运用法律,更重要的是应将法律意识贯穿于事前和事中。事前要履行完备的书面法律手续,不作口头协议,书面手续要力求明细化。
2、在与人交往中,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对其提出的问题或允诺不要轻易相信,不能把自己的身份、联系方式等轻易告诉他人,更不能随人独往。
3、 当你面对诱惑时,千万不要急功近利。任何时候都得想一想:人家凭什么给我这么多好处?这样做是否符合常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要注意分析对方在许诺给你的利益做个对比,就会得出比较客观和是否可行的结论。
4、 有很多不法之徒专以“交友”、“恋爱”、“求助”为名,利用女性的爱心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甜言蜜语和情感来行骗,要当心甜言蜜语或“慷慨义举”后所隐藏的欺诈。
5、一旦发现受骗,必须镇静千万别慌神,赶快想办法及时掌握对方有罪的证据,迅速报案,要防止打草惊蛇.有人认为把钱追回来是关键,所以,在发现上当后便想私了,于是主动找上门去恳求骗子返还财产.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等于告诉对方骗局已经暴露,提醒骗子赶快逃匿.聪明的做法是,一面装作仍蒙蔽在鼓里,随时掌握对方行踪;一面查明对方所骗财产的使用流向,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1、称事主在某地用银行卡消费或透支XX元,要求拨打某地电话,并根据对方提示进行银行卡的安全操作。冒充公安机关和银行信用卡部门诱导事主进行的安全操作,实为将事主银行卡内的资金转移到他人帐户。
2、“您的朋友13XXXXXXXXX为您点播了一首XX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9XXXX收听”--回电话听歌可能会造成你的高额话费。
3、屡次听到铃声,一接电话又挂断。按照号码回拨,对方的录音提示:“欢迎致电香港六合彩”香港中心为广大彩民爱好者提供信息,透露特码。联系电话13XXXXXXXXX ”--以非法 “六合彩”招揽客人,而回电话既可能损失话费又容易上当受骗。
4、“XX,我现在在外出差,手机马上快没钱了,麻烦帮我买张充值卡,再用短信告知卡号和密码。”--该机已被盗,现持机人用盗得的手机发送短信给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骗取对方话费。
5、“你好,移动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三个小时 ” 因某种原因泄漏了家庭电话号码行骗者可能在你关机的时候以“你因交通事故或重病等急需交钱手术要求你家人汇款”等事由诈骗你的家人或朋友。
6、“我是XX公司的工程师,现在将对你的手机进行检查,为配合检查,请按#90或90#。”若按指示按键,SIM卡卡号可能被骗取,行骗者利用该卡肆无忌惮地拨打电话。
7 、收到开头为0941或0951的未接来电,一回拨即收费500元。利用0941、0951加值型的付费电话让你帮其付费。
8、“我是XX省公证处公证员XX,恭喜你的号码在XX抽奖活动中中奖了,奖品是小轿车一部,价值XX万元,请你带着本人身份证和XX元手续费去XX处领奖或邮寄手续费到XX处”--利用人们贪财心理设计陷讲,实为骗取手续费或税费等。
我们来看一则某晚报经济生活版面上一条关于手机短信中奖真伪程度的报道,将其具体内容一字不差的转录给手机持有者:
近日我市许多手机用户都发现收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中奖短信,记者也收到了一条,内容如下:“台湾金星集团产品促销期间特举行手机号码摇奖,您已中二等奖,来电13030988779王小姐”。为了搞清原委,记者遂拨打这个电话进行联系,记者先用固定电话拨打,一位女士说必须使用手机拨打才行,记者使用手机又拨打了一次,这位女士解释道,他们在春节期间举行了一次促销活动,记者所中二等奖总价值18600元,包括金星牌手提电脑和彩屏手机各一部,请记者携带身份证和SIM卡前往“福建省泉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金星大厦(音)”领奖,若无法亲自去领,他们可以邮寄,但记者必须承担特快专递邮寄费用458元,记者随后拨打了福建省泉州市工商部门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明确答复:“根本没有这回事,泉州市没有这个公司,也没有这个地址,中奖的事都是编造出来的,只有电话是真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尤以福建泉州居多,由诸多不法分子在从事此类“营生”,他们每天不停地向外地手机发送编造的中奖短信,诱骗信以为真的人邮寄邮寄费,钱骗到手后就消声灭迹。因此提醒同学们注意,千万不要相信此类中奖信息而被人诈骗。
从上述报道不难看出,作案人利用手机短信诈骗是分四步进行的 :
第一步:天降横财。该类短信息通常谎称机主己中某公司或驻深某外国公司所举办的抽奖活动的一、二等奖 ( 奖品通常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家电甚至小汽车等物 )。
第二步:守株待兔。随后他们就要求当事人预交“邮资”或 “税金”等名目的费用到指定账号,而作案人则事先使用假身份证或骗取他人身份证件,在全国各地的金融储蓄网点开设好账户,并办理好提款卡守株待兔。
第三步:金蝉脱壳。作案人使用的联系工具通常为手机,且全部使用“神州行”、 “岭南行”的手机充值卡,无固定电话,元详细地址。
第四步:逃之夭夭。事主的钱一汇到,作案人便立即用提款卡将钱取走,同时原来的手机号码停止使用,以逃避公安机关的追捕。
1、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作案人以团伙居多,团伙内部分工严密,各负其责。有的购买手机、手机号,有的开设银行帐号,有的专门负责发短信,还有的负责从ATM机上提款,得手后立即隐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越来越多的作案者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一次发出成千上万个信息,总有人会上当。具有快捷性、破坏性,危害很大。
3、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而且发送短信、开设银行帐户、取款这几个环节通常不在一地实施,而在多地实施,区域分布相当广泛,具有跨区域的流动性。
4、一些异地手机与本地的一号通号码捆绑起来,容易令人误以为是室内固定电话。因为接收者一看是本地的电话,放松了警惕,外地的有距离感,本地的有信任感,从而为违法犯罪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具有不易识别性。
5、手机违法短信的内容越来越具有诱惑力,使人无法抗拒。更有甚者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冒充金融部门,利用群众的信任进行诈骗,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1、看号码识真假。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向客户普遍发送的短信,内容都严格限制在开通业务告知、公司组织活动告知、话费通知等方面,这两家公司的短信平台从未对外承揽过广告业务或发送过商业性宣传消息。
2、看银行识地域。骗子们从地域上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呆在深圳的骗子,使用的银行账户涉及各银行;另一类骗子则是来深圳开设账户后即躲到外地 , 通过银行卡异地提取赃款他们所使用的大多为建设银行或交通银行的账号。
3、看内容识手段。手机短信诈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公司周年庆典大抽奖”等名义告诉手机用户已“中了奖”,这一类型的诈骗大约占总数的90%;第二类是伪称手头有“罚没走私汽车手机等物品”,愿意低价转让,有意者可汇款邮购。
据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有些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名义向持卡人发送虚假手机短信,诱骗持卡人拨打短信中指定的电话号码,哄骗得持卡人的卡号和密码;引诱持卡人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的银行卡内,造成持卡人的资金损失。银联特别提醒各位持卡人,不要将银行卡密码泄露给他人。
短信1:“尊敬的××银行客户您好!因日前发生多起资料外泄,取款卡遭复制案件,为避免盗刷,请立即与银行联合管理局联系,电话:×××。”
短信2:“×××您好!你的储蓄卡已成功在百货商场刷卡消费×××元,此笔消费将从您账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银行联合管理局。”
短信3:“中国银联银行卡管理处:您的刷卡消费金额××××元已经确认将从您的账户里扣除,查询客服电话:021-6102****。谢谢!”
短信4:“××银行通知:贵用户取款卡刚刚在×××刷卡消费××××元,已授权通过,授权码1658。如有疑问请拨×××管理部查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骗子是怎么一步步得手的:首先你会接到一个短信,骗子以银行的名义告诉你,说你的银行卡在某个地方消费了,或者说,你的银行卡信息被泄露了。在短信里他们会提供一个电话,你一拨这个电话,骗局就开始了。在电话的那头,骗子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你,银行卡确实发生了虚假交易,要你到公安机关的所谓金融诈骗科报案,还提供一个报案电话。你当然不会怀疑,电话打过去,又有一个骗子冒充警方,说自己是“金融诈骗科”的,耐心的告诉你,这种案件很多,要及时让银行想办法,经过这来来回回一折腾,你已经完全相信银行卡有了麻烦,只想一心解决问题;再打电话过去,骗子就会告诉你一个办法,让你在自动取款机如何如何操作,其实就是把你卡里的钱转到了他们的账户里。整个骗局到此结束。
看来,只要你拨了电话,想不上当都难。据银行的工作人员说,如果要想避免上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帐号和密码。对这种短信,一种是不要理它,另一种,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进行咨询,因为现在都有对外公布的银行客服电话,比如工商银行95588,其它银行也都有对外公布的统一点客服电话。
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只有部分银行开通了消费短信通知,但银行的短信内容中必定会包括发生交易的银行卡卡号,或卡号的最后若干位数字,这是诈骗短信中没有的。银行也绝对不会用短信要求客户提供卡号和密码。银行还提醒,客户办理业务时,如果有填错的单据,一定要销毁;在ATM取款时打出的帐单也要销毁或收好,以防账号等信息被窃。今后,犯罪分子还可能采用新的诈骗手段,客户不管是收到短信,还是陌生人上门要求核对客户在银行的信息,都不要轻易相信。
1、在自动取款机旁边张贴虚假告示谎称取款机出故障或系统升级,诱骗持卡人将卡上资金转到另外诈骗人的帐号上。
告示1:“由于本机电脑新系统换版,如果直接提款,ATM可能会出现吞卡现象,您应该先将资金转账到“银行紧急账号××××××××××××××××上再提款”。
告示2:“因本银行进行程序调试,为确保客户资金安全。要求所用客户在两日内将自己信用卡上的资金通过自动ATM机,转到本银行指定的信用卡账户上,银行将在程序调试结束后,按银行电脑记录的余额,将每个客户的资金重新转回到客户信用卡上”。
2、诈骗分子在ATM机键盘上方照明灯的位置上装微型摄像探头,并在插卡口处安装外接吞卡装置,不法分子会在客户取款失败离去后,取出信用卡,用探头获得的密码取款。
3、窃号+烧卡 在ATM机取款后机器会吐出交易流水单,不法分子利用有些储户随手扔掉的这张单子,窃取银行卡信息并做伪卡,然后用偷拍到的用户密码,在ATM机取款或在商场POS机上刷卡消费。
4、封堵吐钞口。不法分子把ATM机的出钞口封住,客户取款时不见钞票吐出常会无奈离去,这时他们便除去封口的东西,用工具钩出现金。
5、骗子直接将卡掉包,将持卡人的钱取走。如大学生陈×在校门口打电话,这时过来一男一女。女子跟陈×说,他们从南京来,到银行取钱时卡被吃了,他们急需用钱,能不能用她的银行卡,让家里把钱汇到她的账户上。陈×没多想就同意了,把一张银行卡给了那位男子。过了一会儿,两人让陈同学到一柜员机上查看钱到了没有。陈同学在柜员机上查了三遍,钱都没到位。那男子又把卡要了过去,并打电话催家里。等两人走后,陈同学发现银行卡被换,钱全部被取走。
1、不论ATM机上的公告或通知是否加盖公章,只要是要求转到指定帐户,该公告或通知一定存在问题,切忌上当受骗。如果ATM机出现故障,银行除张贴通告以外,还会将机器关闭,暂停使用。
2、行骗者一般群发虚假信息并留下电话号码,当收到短信者回拨电话查询时,再以帮助其查询为由,套取对方的银行卡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掌握这三条信息后,在异地将卡内资金套走。所以管好银行卡和密码,忘记密码或记错密码,不要急于再输入第三次,等想好后再重新操作。
3、银行卡到期后及时换卡,银行卡挂失后又找到,应及时解挂。
4、如果机器无故吞卡或取款成功机器未吐钱,应及时与管理者进行联系,并仔细察看插卡口处有无异常,如有胶水或胶布。
6、不要轻易将个人银行卡密码泄露给他人。输入密码时,应尽量避免被别人偷看,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更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将卡借与他人使用。
8、如有问题请直接向管理单位咨询,拨打统一的5位数客服热线,尽量谢绝陌生人的帮助。对于银行卡使用中不清楚的事项最好不要向陌生人咨询,应当仔细阅读操作说明和使用方法,每一步按要求进行,不明白如何操作或出现问题时向发卡行进行咨询。
9、在ATM机取款或POS机刷卡消费过程中,自己的银行卡不要离开视线,如果受到外界干扰时要先把银行卡退出后再顾其他。遇到银行卡被吞时,要在机器前耐心等待5分钟以上,认为确实吞卡后再离开,并向银行有关部门求助。
(4)签署收据前务必确认交易币种(如人民币、港币、美元等),务必仔细对照月账单和交易收据。
(8)在丢弃旧的账单或是信用额度提升信息时必将其撕碎。
(9)一旦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遗失或遭窃,立即通知发卡公司。
(1)如果可行,销毁写有你个人身份号码或密码的确认信函。
(3)不要在有关银行卡的资料中备份个人身份号码或密码,以及在线登陆用户名。
(4)不要告诉任何人你的个人身份号码或密码,包括家人和朋友在内。
(5)在选择自己的个人身份号码或密码时,不要选择那些能跟自己轻易联系起来的数字或密码。否则一旦银行卡遗失或遭窃,窃贼都可能从被窃文件中获取你的个人身份号码或密码并进入你的账户。
(1)在商场购物交易时,遮蔽你的信用卡号码不被周围的人看到。
(3)将银行卡交易收据与月账单对照,如有任何异常应及时通告。
4、将银行卡与现金的重要性等同看待。大部分的银行卡都是在你不注意的场所被盗,例如运动场所、宿舍,甚至是锁着的衣橱里。
诈骗犯罪分子总是心虚的,因此,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有疑点,就应当果断采取应对的措施,切不可轻率从事,防止受骗。
1、观察判断,有效识别。在发现对方疑点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仔细地观察对方的神态表情,举止动作的变化,看对方的言谈,所持的证件以及有关材料与其身份是否吻合,以此识别真假。必要时可以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商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忠告,或者通过对方提供的电话、资料予以查证核实。
2、巧妙周旋,有效制止。在发现疑点无法确定真假而又不愿意轻易拒绝时,要有礼有节,采取一定的谈话、交往策略,注意在交锋中发现破绽,通过与其周旋印证自己的猜测。必要时,还可以采取一些吓唬的言辞,使对方心存顾忌,不敢贸然行事。
1、平静心态,及时报案。受害人无论是否因为自己的过错(如贪财、无知、轻信、粗心大意)而受骗,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受骗的噩梦中回到现实,吸取教训,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切勿“哑巴吃黄连,有苦肚里咽”。
2、提供线索,配合调查。已经被骗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要注意对作案人员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身份证件等。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有“防人”的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2、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一旦上当受骗后,无法查处。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这也是安全的需要。
5、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总之,虽然诈骗分子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高校加强管理,学生树立较强的自我防范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时间:Apr 2, 2015 10:53:00 AM